聚焦高质量发展 回应社会关切
2025-03-10 10:24 来源:厦门日报

  

  黄润秋

  

国英

  

韩俊

  

  黄润秋:

  带滤膜上“部长通道” 展示十年间环保成果

  2015年的滤膜呈灰黑色,2024年的滤膜呈灰白色。十年间,滤膜由黑变白,北京的PM2.5浓度降幅达62%。

  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用两块从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仪上取下的滤膜,展示我国环境改善成果。

  “这十年,全国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转折性变化。”黄润秋说,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特征可概括为“下30”“跨90”——

  “下30”,即全国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这是除疫情期间的2022年外,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十四五”以来PM2.5浓度降幅达16.3%,超过“十四五”下降10%的目标。“跨90”,即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跨过90%的门槛,达到90.4%,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黄润秋表示,这些努力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减排”:工程减排方面,“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谋划实施了1.9万个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已累计下降15%和11%,超额完成“十四五”下降10%的目标。结构减排方面,一些高污染排放、高碳排放的传统产业产品产量趋于稳定并部分回落。管理减排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监督帮扶推动解决8万多个涉气问题,以专项整治推动15万辆柴油重卡尾气达标排放。

  据介绍,为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部从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用市场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等4方面进行了部署。

  李国英:

  近十年全国用水总量 实现零增长

  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8日介绍,水利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大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近十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同时,过度取水、浪费用水现象时有发生。”李国英介绍,水利部落实《节约用水条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制度政策体系,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江河湖泊承载能力,实现“还水于河”。

  李国英介绍,“抓节水”是水利部要持续抓好的“三件事”之一,为做好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水利部还着力“抓调配”“抓修复”——在调配方面,水利部全力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系统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实现“补水于河”;在修复方面,水利部推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修复,保障江河湖泊生态流量,实现“通水于河”。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李国英表示,要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此外,李国英还介绍了水利部在提升保障防洪安全能力方面的相关工作。近年来,水利部持续聚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防御工作体系“三个体系”建设。

  李国英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坚持不懈做好江河湖泊治理,同时继续加力建设“三个体系”,加快推进国家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韩俊: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进一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8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预期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农业农村部将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奋力夺取全年农业和粮食的丰收。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三件事保障农业生产。

  一是抓好稳面积、增单产、提品质、强科技。韩俊表示,必须严守耕地红线,继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推广优质稻谷、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高产大豆等优质品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等。

  二是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韩俊表示,要不折不扣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下一步将统筹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进口,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三是抓好责任落实。韩俊说,农业农村部将实施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考核。

  此外,韩俊还表示,现在乡村振兴不振兴,不光要看农民的腰包鼓不鼓,还要看乡风好不好。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发动群众,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本组文/据新华社电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周雪荧,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