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强“五大支柱” 书写绿色金融篇章
2024-10-31 09:51 来源:厦门日报

  

  市委金融办持续推进我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为厦门经济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提升改善提供强力支撑。图为鹭江两岸秀丽风光。

  文/本报记者 苏丽娜 通讯员 孙清惠

  图/本报记者 黄嵘(除署名外)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近年来,市委金融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我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做实做强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即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深化绿色金融跨区域合作,为厦门经济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提升改善提供强力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截至2024年9月,全市绿色信贷余额2164亿元,同比增长2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累计9家企业发行15只绿色债券,金额合计154亿元;全市保险机构为636家企业提供总额超12.9亿元的环境风险保障。

  立标建制

  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市委金融办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标准+平台+政策”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统筹推进我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走深走实。

  遵循标准先行,市委金融办先后参与推动出台《2024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要点》《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厦门市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厦门市“碳中和”银行网点建设指南(试行)》等政策措施,参与《厦门经济特区绿色金融发展条例》立法调研,助力探索建设绿色金融法治化长效机制;修订完善专设蓝色金融目录的地方绿色金融认证标准,设置绿色融资企业直通车,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直通入库,精准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在绿色制造、港航物流绿色转型、绿色融资租赁等领域探索行业细分标准,总结提炼绿色金融团体标准,探索编制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加强重点课题调研,围绕绿色贸易融资、对台及金砖国家的绿色金融合作等特色领域开展专题研究。

  提质增效

  强化环境信息披露

  依托数字化技术创新,市委金融办联动多部门推动“厦绿融”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和升级,充分发挥准入条件自动核查、绿色属性智能识别、贴息贴现线上办理“三合一”功能,开展绿色融资项目(企业)识别、认定和融资对接。截至2024年9月,该平台接入金融机构28家,入库绿色融资企业226家,绿色融资项目52个;库内项目每年可实现碳减排效益超7万吨。

  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市委金融办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实现环境信息有效互通;指导辖内45家金融机构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构建ESG评级体系,将ESG要素全面融入发展决策和经营管理。

  鼓励研发绿色金融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双碳数据实验室”落地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研发服务双碳和绿色金融的智能数据模型和产品,促进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同时,市委金融办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作为企业贷款授信的依据之一,提升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应对水平。

  协同发力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搭建绿色金融保障机制,“一行四局”金融联席会议机制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机制职责内容,实现跨部门联动。发挥智库作用,市委金融办建立厦门市绿色金融顾问团队,邀请各界专业人士对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推动制定和实施激励约束政策,调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通过实行差异化信贷规模配置、差异化考核、差异化风险资产安排,广泛参与绿色低碳投资;推动地方法人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机构扩容范围,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技术创新基金项下碳效益挂钩贷款有关工作的通知》,创新“财政政策+央行资金+金融工具”的可持续挂钩贷款投放模式。鼓励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与财政政策工具叠加,有力支持绿色信贷投放。

  同时,市委金融办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完善绿色金融内部组织架构,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风险管理水平。联合开展绿色金融成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监管评级、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等评价挂钩,保障绿色金融有序健康发展。

  精准赋能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市委金融办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立足自身优势,按照市场化、可持续原则,用心打造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赋能高质量发展。

  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加强财政、货币、产业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性。我市率先全国成立财政金融绿碳联盟,截至2024年9月,累计为365个绿色低碳经营主体提供信用融资增信747笔,金额21亿元;投资44只绿色产业相关基金,涉及196个绿色项目,合计金额184亿元。

  拓宽绿色融资产业渠道,积极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先后推出“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利率挂钩贷”“产品碳足迹挂钩贷”“碳汇交易ESG专属保险”等多项全国、全省首创产品。同时,遴选宣传绿色金融优秀案例,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激发绿色金融发展活力。

  丰富“碳汇+”应用场景,指导建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和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截至2024年9月,累计完成海洋碳汇交易18万吨,农业碳汇交易29万吨。以海洋和农业碳汇交易为基础,创新推广“碳汇+司法”“碳汇+航空”“碳汇+金砖”“碳汇+一带一路”等特色应用场景。

  互促共融

  扩大跨区域交流联动

  推动海峡金融论坛纳入两岸业界ESG交流、承办两岸金融合作研讨会、开展两岸绿色金融合作特色研究……近年来,市委金融办积极联动相关部门持续深化两岸绿色金融合作,同时助力打造全国首批“零碳台青基地”,鼓励推出“台企光伏贷”等产品,推动全国首张台胞轻装减碳证书在厦颁发。

  此外,促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步履不停——“一行四局”联合印发包含“绿色金融”在内的金融支持金砖基地建设措施,推动首批与金砖国家间核证碳减排交易2000吨、“一带一路”碳中和航线、闽澳联动承销离岸绿色债券等项目落地;运用海洋碳汇助力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的非洲行实现全程碳中和;推动我市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绿色多元化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与金砖创新基地联合举办三期金砖国家绿色金融线上研修班,开展创新研讨和政策交流,跨区域交流联动不断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周雪荧,赖旭华